中國(含港.澳)
【天津必嘗美食】特色美食小吃令人津津樂道 ‧ 到天津就要當個吃貨!
- 詳細內容
- Category: 中國.港.澳
- Published: 2018-05-25
- 作者 慢遞
- Hits: 2554
中國大陸天津市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匯集了八方來客,自然也帶來了各方美食,並隨著時代演進,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津門美食。多樣化的天津風味小吃不僅色、香、味俱全,而且物美價廉,讓人齒頰留香,即使已回台灣,想起那些小吃的滋味,仍覺得回味無窮。
眾所周知,狗不理包子、十八街麻花、耳朵眼炸糕是所謂的「天津三絕」,其中,天津三絕之首的「狗不理包子」擁有酒樓數十間,堪稱中華老字號,除了馳名中外的包子,還有不少美味菜色。此外,煎餅果子、熟梨糕、茶湯等知名在地小吃也是令人吮指回味,都是造訪天津時不可錯過的美食。來到天津,肯定要當個吃貨,而且你會覺得一個胃根本不夠啊!
▲天津的「狗不理包子」譽滿全國、名揚海外,是連鎖經營、擁有多間分店的酒樓,進入餐廳,可看見牆上掛著多張名人到訪用餐的照片。
▲狗不理始於清朝咸豐年間(1858年),由乳名叫「狗子」的高貴友創始,他自幼居於天津,在當時南運河畔的劉家蒸吃鋪做幫工和學徒,高貴友掌握做包子和其他麵食的手藝後,開辦「德聚號」小吃鋪,專營包子。由於當時生意十分興隆,高貴友忙得無法跟顧客說話,因此,很多顧客都戲稱他為「狗子賣包子,不理人」,「狗不理」便因此得名。如今的「狗不理包子」已是名聲響亮的高檔餐廳,店內裝潢氣派。
▲狗不理包子備受食客喜愛,關鍵在於用料精細、製作講究。其餡料選用7成瘦、3成肥的新鮮豬肉,加入上等醬油、香油、味精、蔥薑末等佐料;外皮則使用半發酵麵皮,從揉麵、擀皮、包餡、捏包、上大灶等程序都有明確的規格標準,且捏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。
▲除了必嘗的狗不理包子,餐廳也供應許多美味菜色,光是涼菜就很有看頭,像是爽脆秋葵、紅油寶塔菜、老醋蜇頭、四川臘腸等,吃來清爽開胃又無負擔。
▲當熱菜一上桌,那股鮮香味更是讓人不想放下筷子!招牌爆炒羊肉、天津招牌燒肉、精品老爆三、鮮藕苗炒鴨胗、香辣蝦、海鮮疙瘩湯等道道佳餚,展現中華料理真功夫。
▲在天津市的古文化街走逛,除了可以感受當地民俗文化風情,也能品嘗到許多在地知名小吃。到天津旅遊,可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景點。
▲「耳朵眼炸糕」算是清真美食,也是津門特產,吃起來外酥內韌、紅豆餡香甜。清光緒18年(1892年)天津人劉萬春小推車上掛「回民劉記」木牌,做起了炸糕買賣。他的炸糕用料講究,選用北運河沿岸楊村、河西務和子牙河沿岸文安、霸縣出產的黃米和江米作為原料,用水浸泡,再用石磨磨成粥狀,盛在布袋中,經淋水發酵後做成麵皮;豆餡用天津本地出產的硃砂紅小豆,加上優質紅糖,在鍋內熬汁炒成豆沙餡。以130度熱油炸製,炸糕色澤金黃,布滿疙瘩刺。因炸糕店緊靠一條只有1公尺寬、狹長的耳朵眼胡同,因此當地民眾稱其為「耳朵眼炸糕」。
▲在古文化街逛著逛著,看到標榜天津名店的秀澤熟梨糕,忍不住停下腳步想一探究竟。招牌上最吸引我的,是熟梨糕口味竟多達30種以上,實在太驚人了!
▲其實熟梨糕和「梨」沒有任何關係,裡面的「梨」字應該與「哩」字相通,意思是「熟哩兒」,老天津人叫它「甑兒糕」,「甑」是古代的一種炊具,底部有許多小孔,蒸汽透過這些小孔將食物蒸熟。
▲熟梨糕是用大米磨成粉渣,蒸熟後作為主料。製作時將主料置於木甑中,放在蒸鍋上蒸1分鐘,然後在其上方塗抹各種醬料即可。最初只有豆餡、白糖、 紅果3種餡料,逐漸發展到有橘子、蘋果、菠蘿、草莓、巧克力、黑芝麻、香芋等多種醬料口味,成為一種獨特的天津風味小吃。
▲在熟梨糕攤位旁還有一個賣茶湯的,也吸引了我們一行人的注意。「大銅壺裡積煤柴,白水清湯滾滾開,一碗衝來能果腹,香甜最好飽嬰孩」這首詩說的就是茶湯。所謂茶湯,並不用茶葉,而是先從特大古式銅茶壺嘴裡倒出少許開水到茶碗裡,用一根浸在涼開水裡的竹片迅速攪動使其冷卻,然後加入適量糜子粉和白糖,一邊攪拌,一邊從銅壺裡注入滾水攪成糊狀,最後撒入芝麻粉、瓜子仁、花生仁和各式果仁,一碗色澤誘人、香味撲鼻的茶湯就呈現在面前,攪拌均勻後嘗一口,齒頰留香。
▲「煎餅果子」是歷史悠久的天津知名風味小吃,被譽為繼狗不理包子、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「天津三絕」之後的「第四絕」,可見其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。老店「德祿齋』已有百餘年的歷史,目前傳承到第四代。
▲「煎餅果子」是一種以綠豆麵皮包裹餡料的薄餅,以綠豆混合小米、玉米、大米或小麥粉與湯水製成麵糊,在燒熱的灶台上刷點油,放上麵糊,再以T形推子展延成圓餅形狀,打上雞蛋攤開覆蓋餅面,然後撒上蔥花、芝麻,將邊緣鏟起、餅皮翻面,中央放上一片餜箅兒或油條,並淋上甜麵醬、腐乳醬或辣醬,將餅皮折疊交錯覆蓋,再分切即完成,嘗起來酥脆可口。
▲「天津三絕」中唯一適合當伴手禮的就是「十八街麻花」,最早在1920年,由滄州人劉八在南樓開了一間麻花店,後來倒閉,店中的夥計兄弟范桂才和范桂林接手在十八街重新開店,店名「桂發祥」,其製作的麻花闖出名號,人稱「十八街麻花」。十八街麻花是將麵粉條擰成繩結狀,用油酥炸,可夾入不同餡料,麻花香、酥、脆,讓人忍不住一根接一根大吃特吃。